近期,美国媒体《战区》关注到一款中国国产地效翼飞行器,正在渤海区域进行试验。这种地效翼飞行器外形类似于水上飞机,背负式安装了四台发动机。《海军新闻》称之为“渤海怪物”,并将其与前苏联著名的“里海怪物”相提并论。美媒推测这款飞行器可能主要用于海上打击任务、物资运输以及两栖登陆作战等军事用途。
不过,外媒的猜测似乎有些过度。毕竟这“渤海怪物”看上去根本没有空间安装导弹,这更像是一种近海快速运输的方案。甚至有可能,它是用来进行快递或物流配送的工具,而非武装平台。
实际上,国产地效翼飞行器并非美媒所称的“渤海怪物”,更可能是一种高速轮渡。最近曝光的这款飞行器整体采用下反上单翼设计,配备了四台背负式发动机;两翼翼端装有大型浮筒,机身则采用类似水上飞机的船型底结构(具体是单船型底还是双船型底尚未确认)。尾翼设计为外倾的垂直尾翼,并在垂尾顶端配备水平尾翼。
展开剩余82%从背负发动机前端突出部分以及尾部喷口来看,这款地效翼飞行器搭载的应是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而非涡扇发动机。目前还处于试验早期阶段,测试内容主要集中在低速环境下的浮航性能,后续将开展高速滑行和飞行能力测试,因此尚未安装螺旋桨。
若要将地效翼飞行器用于作战用途,通常有几种思路:一是制造一次性飞行器,机头装载战斗部,以高速撞击敌舰或投放鱼雷,类似自杀式无人机;二是像“花尾鸽”那样,做成大型机体,将导弹挂载在机背;三是承担运输登陆部队或执行巡逻任务。
从现有照片来看,这款国产地效翼飞行器(无论称作地效应船还是地效应飞行器)未搭载任何武装。四台背负式发动机加装螺旋桨后,由于发动机间距较小,机背根本没有空间安装反舰导弹或雷达。狭窄的机头也难以容纳大型雷达,态势感知能力远不及枭龙战机。
唯一可能挂载导弹或炸弹的区域是机翼下方。但地效翼飞行器起飞时需在海面加速达到起飞速度,海面浪花较大,挂载在机翼下的武器极易被海浪撞击而损坏。因此,这款国产地效翼飞行器极有可能是民用设计。
地效翼飞行器的核心特点是低空贴近水面飞行,其机翼上下产生的压力差明显增大,升力也随之陡升,使其升阻比优于高空飞行。与普通飞机相比,地效翼飞机在相同速度下更节能。相比军舰,其速度高出一大截,还能轻松跨越雷区和沼泽等复杂地形。
这款国产地效翼飞机目前曝光的照片仅有两张,尺寸未公布,但根据座舱、登机门与机身比例推算,尺寸估计准确。其前门接近机身底部边缘,参照类似螺旋桨飞机运12F(长约16.47米,翼展19.888米,高6.035米,最大起飞重量8.4吨)进行对比,国产地效翼飞机的翼展大约在20米左右,超过25米的可能性不大。
翼展不超过25米意味着飞行高度不会超过12.5米,考虑到安全余量,实际可用飞行高度可能只有10米甚至更低。这种高度难以满足跨越台海所需的飞行要求。
此外,低空飞行的地效翼飞行器与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速度不及反舰导弹,体型却大得多,拦截难度较低。指望用这种飞行器执行两栖登陆任务,实在是过时且不切实际的设想。
从气动外形和尾翼设计来看,这款国产地效翼飞机与俄罗斯的中小型地效翼飞机颇为相似,尤其尾翼与2003年亮相的信天翁-5地效飞行器极为接近。由此推测,这款飞机很可能是信天翁系列地效翼飞行器的最新民用版本,而非军用型号。
信天翁-5型地效翼飞行器的速度接近小型民用飞机,但不依赖机场设施,其飞行高度远低于大型船只的干舷高度,极其适合在低空飞行,也不会对现有空域的空管系统造成过大压力。对于滨海城市,尤其那些缺乏机场但有航空速运需求的区域,地效翼飞机是一种快速的近海交通方案。
俄罗斯的A-050地效翼飞机,搭载两台螺旋桨发动机和两台喷气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4吨,有效载荷9吨,最大航程5000公里,巡航速度在350至450公里每小时,可载客最多100人。
假如国产地效翼飞机性能接近A-050,投入运营后,仅需半小时至一小时即可横跨南北约555.6公里、东西约296.3公里的渤海,大幅缩短区域内穿梭时间。水上飞机的运营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票价预计会比常规飞机更实惠。
速度快、停机成本低、航线规划灵活、运营成本较低的地效翼飞行器,显然非常适合满足渤海地区的交通需求。至于南海或台海区域,考虑到那里海况恶劣,地效翼飞机的表现不佳,或许还需更大型号才能派上用场。
——亚太瞭望台
发布于:天津市顺阳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